言論彙編-民生社會
著作與言論
 
 

【臺海兩岸的競爭是生活方式之爭】
——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五日答香港英文報刊政經記者訪華書面問題.

.是什麼原因使您決定解除戒嚴並開放黨禁,以使居住在臺灣島上的人民的政治生活自由化?
答:中華民國自開國以來,即以實施民主憲政為國家目標,惜因內憂外患頻仍,遲至民國三十六年才實施憲政。而行憲不及二年,中共即竊據大陸。政府從三十八年播遷來臺之後,為防制中共的武力進犯與滲透顛覆,乃將臺澎金馬列為戒嚴地區,來維護國家整體安全,保障一個安定行憲的環境。過去事實充分說明,戒嚴實施的範圍極為有限,對人民日常生活與基本權利影響甚少,而政府在臺、澎、金、馬地區推動民主憲政的步伐始終是穩定積極的。
最近政府決定解嚴與開放政治性團體活動,是為了貫徹開國以來推動民主法治的一貫政策。
三十多年的建設,使中華民國政治安定、經濟繁榮、教育普及,因之,政府在審慎研究社會變遷與人民需要之後,乃決定在近期內解除戒嚴,開放政治性團體活動,擴大實施民主憲政。
.您對中國未來的期望是什麼?中國可能再統一嗎?在什麼樣的情況下會再統一?
答:統一中國是所有中國人共同的願望;追求自由、民主、和平、繁榮的生活方式,也是所有中國人共同努力的目標。臺灣海峽兩岸的競爭不是政黨之爭,而是生活方式之爭。我們奮鬥的目標是為有中國人建立一個自由、民主、和平、繁榮的中國,我們為這種理想的生活方式提供了一種選擇。大陸同胞已經認清了這種選擇。迫使中共不得不進行經濟與政治改革。但是事實證明他們這些改革本身就充滿了矛盾,自然無法收效。所以祇有當共產主義消滅,中國大陸回歸中華文化及自由民主制度,中國的統一才有可能。
.您對一九八六年十二月六日選舉的結果有何評估?這次選舉的結果是否顯示中華民國人民已經覺醒到有必要促使政治進步?或者,他們已經開始明瞭團結、安定以顧全國家利益的重要性?
答:這次選舉的過程相當順利,其公信力比以往更加提昇,顯示我國在推行民主政治方面已有長足的進步。選舉的結果反映出民眾期望在安定中求進步的心願,使政府的施政方向有所依循。
.您認為中華民國的前途在那裡?
答:中華民國的前途,在一個統一於三民主義的新中國。
近四十年來,毛共實行暴政的結果,社會落後,人民貧困,證實共產制度徹底失敗,而復興基地繁榮壯大,安定團結,顯示三民主義制度的優越。中國人已經了解,中國前途就在一個統一於三民主義的新中國,這也是復興基地一千九百萬軍民戮力以赴的目標。
.您將如何使日漸老化的國民大會和立法院恢復活力?
答:中華民國臺灣地區自五十八年開始實施中央民意代表增補選以來,已逐漸提昇國會的活力,未來政府將依照以下兩項原則來審慎處理這一問題:(一)民主政治的合理需要,(二)中華民國政府的憲法職責──即維護中國的整體利益與代表性。執政黨已於七十五年四月間指定十二位中常委負責研究當前六大政治改革方案,其中一項即為充實中央民意代表機構之研究,相信對此一問題,將會有研究結論。
.中華民國民主化政策的終極目標是什麼?
答:我們深切了解,復興基地政治民主、經濟繁榮、社會均富的成就,將是我們對內凝聚力量抵抗中共威脅,以及贏取大陸同胞歸心認同的主要因素。就長期觀點而言,我們推行自由、民主、均富政策的成就與中共極權落後制度的強烈對比,將使我們獲得愛好自由的中國人的支持,也將是瓦解共產制度最有力武器,因此,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實行民主於全中國。

〈註 釋〉
.據行政院新聞局輯蔣故總統經國先生七十六及七十七年言論集。原無標題。中央日報社編蔣總統經國言論選集第九輯。

.民國七十六年二月五日於香港英文「南華早報」、中文「星島日報」、「成報」刊出,同年二月六日於「香港時報」及國內各報刊出。
 

資料來源:經國先生文化經濟協進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