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論彙編-函電
著作與言論
 
 

【不畏風雨堅持前進】
——民國六十二年十月二十七日給參加雙十國慶大會和遊行朋友的一封信

在雙十節那天,我們歡欣鼓舞地慶祝了國慶。在慶典中使得中外人士人人感動、印象深刻、久久不能磨滅的,就是各位在慶祝大會和會後的遊行之中,雖然風雨交加,依然是精神抖擻、步伐整齊、行列壯盛、歌聲嘹亮,這不僅顯示今天我們中華民國不畏風雨、禁得起任何考驗的奮鬥精神,而且在風雨侵襲之中,更顯示了大家立則鐵立如山、動則動如火發的英勇氣概。

由於各位所表現的這一精神和氣概,使我們對於民族繁榮的力量,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也對國家復興的前途,有了更進一層的啟發。我們中華民族是歷史悠久、文化博厚的民族,但也是不斷地長期地在風雨憂患之中再挫折再奮鬥而綿延再盛的民族。近代的文化歷史學家有一種「挑戰與反應」的學說,多將一種憂患的環境,視之為一個偉大文化形成的基因,而中華民族就是千萬年前,在長江大河之間風雨冰雪旱潦不毛的地方,接受環境的挑戰而有堅強奮鬥的反應,創造了影響最深遠、歷史最光榮的文化。今天在這一風雨飄搖的世局中,時代和環境給予我們民族再一次嚴重的挑戰,但是我們中華文化所憑藉的民族精神不屈不撓的體現,正就是我們對時代,對環境,一切橫逆之來堅強奮鬥的反應,而事實也顯示了我們的確足以接受這種挑戰和考驗,決不使文化褪色,決不使民族蒙羞。

朋友們!我們都明白,風雨的阻擋,環境的橫逆,往往是弱者消極的、失敗的心理的藉口,卻是勇者奮發自勵成功的磨鍊,這就是孟子所說「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和「所以動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來承擔大任的道理。而且勇者在極端困難之中,往往更能心靈鎮定,萌發新的智慧,增益其衝破艱境的力量。文學家囂俄說:「自然給予人一分困難時,同時也添給人一分智力。」所以最後奮鬥的成功,就成為一幅艱苦、打擊、血汗、磨鍊、智慧交織的畫面。例如:

──哥倫布以三艘小船,航行半個地球,冒著無數次暴風雨的吹襲,到處有著可怕的危險潛伏,但是他的豪語「拿出勇氣來,沒有什麼可怕的。」使水手們受到精神的鼓舞,完成了人類歷史的壯舉
──發現了新大陸。

──二次大戰時,盟軍登陸西歐諾曼第,狂風夾著暴雨,海上風力到了六級,雲度增到了十分之十,士兵都在嘔吐,但是他們為了決定性的一戰,咬緊牙關,堅持前進,終於扭轉了近代人類的史頁──再造了今日的歐洲。

──在中國有著風雨中搶築堤防,保全千萬人的家園田地;在風雨中耕耨力田,安定了千萬人的生活幸福;在風雨中抗拒敵人,保護了千萬人的生命財產。……無數的事蹟,而後有今天中華民族的青春永盛。而在 蔣總統領導下的國民革命軍,更是經歷了無數次大自然風雨的吹襲,和精神上風雨交侵的艱難百戰,而後今天的中華民國,能夠在反共鬥爭中砥柱中流。
個人更加體會到,各位在雙十慶典中,不畏風雨,昂然前進,實在是愛國意識在那一刻之間,湧現為鼓舞向前的行動。大家以為今天國家民族所遭遇的橫逆艱危,我們尚且不憂不懼,對於一時的風雨正如哥倫布的豪語「拿出勇氣來,沒有什麼可怕的。」這兩種逆阻,在程度上各有不同,但是其所憑恃的精誠血性卻無二致。而我們在 總統領導之下的全國軍民同胞,都有著同樣的精誠血性。
這種精誠血性,顯示我們:

──在風雨中,不僅沈著、忍耐、寧靜,而且有其堅確的信心,成功的信心是磨鍊而來的,所以說「風雨生信心」。

──在風雨中,我們更勃發了團結、合作、互助、相勉的團隊精神,團隊精神使我們體會到同船一命,血肉相連的意義,所以說「風雨同舟」。

──在風雨中,我們尤其認識了自己對民族國家、對大陸同胞、對世界人類的責任!決不鬆懈,決不猶疑,勇往直前,但見一義,所以說「松柏後凋於歲寒,雞鳴不已於風雨」。
朋友們!風雨過去,就是晴空萬里。今天我向各位寫這封信,內心有著無限的興奮,因為海內海外在國防陣線上、在教育陣線上、在生產陣線上、在反共抗暴的陣線上,奮鬥不懈的每一個人,都在不斷地奮發著風雨中的信心,以風雨如晦、雞鳴不已的志節,風雨同舟,迎向光明。
我要用這封信來表達我對各位的敬佩,也要用這封信作為我自己鼓舞信心、無畏橫逆的修養的日誌。敬祝
健康愉快,勝利成功!
蔣經國啟

〈註 釋〉

.據行政院新聞局輯行政院蔣院長言論集第二集(中華民國六十二年七月起至六十二年十二月止)及中央日報社編蔣院長言論選集第二輯。另題有「風雨同舟祝國慶自強奮鬥興中華」、「立則鐵立如山動則動如火發」。
 

資料來源:經國先生文化經濟協進會